原创<br> 隐私保护升级,大数据金融会死吗?( 二 )

数据风控,则是对人风控,基于人的信息、行为、标签予以评分,根据评分确定额度和利率。评分结果,本质上是对还款概率的模拟,概率的背后是不确性和风险。当风控模式从传统风控过渡到数据风控,对风险的认知和承受有了质的突破,消费金融也就突破了抵押物的牢笼,空间被打开了。

数据风控的典型场景是信用卡,银行凭借一套信用评分卡体系丈量天下申卡人;最负盛名的信用分产品是FICO分,已成为美国消费金融繁荣生态的核心支柱。这两年兴起的大数据风控,不过是数据风控在数据层面的扩围,继而实现了业务空间和边界的再延伸。

原创<br> 隐私保护升级,大数据金融会死吗?

从模式沿革角度看,大数据风控并非无根而生的划时代创新,仍是渐进创新和演变的典型。仅靠这种渐进式创新,还不足以驱动消费金融的风口,大数据反欺诈的成功,才是不可或缺的助力。

2016年,动辄有小贷平台被骗贷大军薅光之死的传闻。当贷款从线下到线上,核实申请人身份、辨别借款人(骗贷)意图这种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成了问题,线下亲见,核身很简单;线上面对一个数字化的身份,辨别真假不容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