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br> 隐私保护升级,大数据金融会死吗?( 六 )

回到金融领域看,大数据应用最彻底、最成熟,同时,与钱打交道,敏感信息多,数据乱象也最为突出。数据治理之网已经打开,大数据服务商的生存土壤已经改变,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隐私保护意识觉醒,监管介入,数据获取难度大增,从业门槛大幅提升,一些实力较弱、经营规范性差的大数据服务商将逐步退出市场,头部机构也面临经营转型压力;

二是业务巨头不断在产业链上下游拓展布局,在B端转型的背景下,相继侵入数据服务领域,携综合经营优势对现有大数据服务商带来巨大压力,市场将重新洗牌;

三是消费金融行业处于周期拐点阶段,大数据服务解决方案能否经受这轮周期调整的检验,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部分大数据公司的存亡与空间。

就大数据服务商而言,转型将沿着三条路径展开:

一是远离数据,侧重于能力输出。从直接提供数据和解决方案转向大数据能力输出,即协助持牌机构或工业产业进行大数据能力建设,不再触碰数据,专心做服务支持。这条路径比较适合缺乏合规数据获取渠道,或在数据获取上缺乏差异化优势的大数据公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