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华:零售没有新旧之分( 九 )

在“中国手工坊”这个项目上,依文要建立一个生态。夏华面临的难题是:如何让成千上万,有些不同传承技法的绣娘们绣出同一种产品形态,还能让这些产品在市场上得到消费者的认同。也就是如何提升非标技艺“供应链”端的产品力。

为提升产品力,依文集团打造了“绣娘数据库”和“纹样数据库”。对于身处大山深处的绣娘来说,产品化的第一步是要给她们的手工艺作品定价。

有了数据库之后,依文根据不同的工种,给手工艺的难度进行分级,然后按照工时定价,一个工时给多少钱。

目前,基于这个数据库,已经产生了2B和2C两种商业模式,例如国际品牌今年要推出“苗绣”系列,依文就可以在数据库中调出1000多位苗族绣娘的数据,并保证订单的实施和产品的品质。

“纹样数据库”更为难建。那些古老的密密麻麻的绣片上面,谁也说不清讲了什么故事,只有年龄大的绣娘才能一边唱歌,一边讲述那些古老纹样的故事。

依文?中国手工坊的工作是要把这些纹样“符号化”的再创造,提取后再“知识产权化”,紧接着“IP化”、“商业化”。这样,全球的设计师才能在纹样数据库中寻找灵感,并得以商业化应用,从而创造对世界有意义的美学价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