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旅游经济要算大账 摆脱景区利润下滑困局( 二 )

我的个人经历是:做穷学生和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每次旅游都是奔着景点去的,坐最便宜的车,住最便宜的店,但再贵的门票都得买,因为“来都来了”。似乎只有景点是旅游的“主菜”,其他的都是可有可无的“配菜”。事实上很多高价景点一进去就后悔了,但自己买的票含着泪也得看完。

后来有了一些旅行经验,手头也宽绰一些,再出门的时候反而对以前痴迷的景区“主菜”没有太大兴趣了,对吃、住、行、玩等“配菜”却越来越讲究,越来越舍得花钱。有时候到了新的城市,没进什么付费景点,但是到一些特色街区走一走,吃几顿本地风味的饭菜,便觉得不虚此行。

我的观点转变应该能代表一部分消费者。国内旅游市场正在消费升级,许多国人已经过了“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1.0阶段,开始进入追求旅行体验的2.0阶段。一边国民收入稳步提升,一边门票降价是大势所趋。有数据表明,旅游产业链效益约为门票价值的7倍,旅游经济的潜力是很大的。但如何挖掘潜力,只能尊重市场规律,从巧处入手。

拿景区转型升级来说,专家支的招——打开园门引入商家,通过租金等弥补门票收入的不足——也不能机械使用。乔家大院的殷鉴不远。前段时间,乔家大院被摘牌5A级景区,网友纷纷拍手称快。乔家大院有两宗罪,一宗是高票价,一宗是过度商业开发。有游客称,逛乔家大院就相当于“花135元逛商店”。乔家大院就这样既砸了招牌,又得罪了游客。这说明,游客已经越来越聪明。旅游从业者首先要端正态度、革新思维,不能把外来游客当冤大头,只能向创新要业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