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洪言:隐私保护升级,大数据金融会死吗?( 四 )

国内大数据服务公司尽享数据红利,向来对数据合规关注不足。但监管环境已经改变,数据规范使用势不可逆。

2018年9月公布的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中,《数据安全法》位于第一类目,属条件比较成熟、任期内拟提请审议的法律草案。

《数据安全法》已在路上。此次集中突查大数据公司,是数据治理开端,也是环境突变信号。风雷兴,雨将至,大数据公司是时候踏上转型路了。

转型之路

大数据产业,应用范围广,在金融、互联网、政务、智慧城市、医疗、工业等领域均有广泛前景,也有切实成绩。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数据,2017年中国大数据相关产业规模为4700亿元,预计2020年有望赶超1万亿,复合增速近30%。据艾瑞估计,2020年大数据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268亿元。

回到金融领域看,大数据应用最彻底、最成熟,同时,与钱打交道,敏感信息多,数据乱象也最为突出。数据治理之网已经打开,大数据服务商的生存土壤已经改变,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隐私保护意识觉醒,监管介入,数据获取难度大增,从业门槛大幅提升,一些实力较弱、经营规范性差的大数据服务商将逐步退出市场,头部机构也面临经营转型压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