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洪言:隐私保护升级,大数据金融会死吗?( 五 )

二是业务巨头不断在产业链上下游拓展布局,在B端转型的背景下,相继侵入数据服务领域,其综合经营优势给现有大数据服务商带来巨大压力,市场将重新洗牌;

三是消费金融行业处于周期拐点阶段,大数据服务解决方案能否经受这轮周期调整的检验,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部分大数据公司的存亡与空间。

就大数据服务商而言,转型将沿着三条路径展开:

一是远离数据,侧重于能力输出。从直接提供数据和解决方案转向大数据能力输出,即协助持牌机构或工业产业进行大数据能力建设,不再触碰数据,专心做服务支持。这条路径比较适合缺乏合规数据获取渠道,或在数据获取上缺乏差异化优势的大数据公司。

二是远离敏感数据,远离敏感行业。转变服务对象,远离金融行业,向互联网、医疗、工业等领域进行转型,助力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到,要“推进工业大数据全流程应用……推动大数据在重点工业领域各环节应用,提升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水平,助推工业转型升级”。工业领域数字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