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热议中国经济发展经验:卫生和教育是基础,创新关键在开放( 三 )

《新中国70年经济学总结报告》预计,5年内,中国不仅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也有可能进入国际标准高收入国家行列;15年内,中等收入人群从4亿倍增至8亿;30年内,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全球重要科研中心,建成最具特色的、具有全球标杆意义的经济社会管理体制。

报告指出,在实现这一远大前景的过程中,如何保证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具有持久动力,如何使中国特色现代化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定型,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发挥领导力,是必须应对的挑战。

针对2010年后中国GDP增长率和TFP增长率有所下降的问题,印度人民党前主席、印度内阁前商务及法律部部长、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苏布拉曼尼安·斯瓦米表示,中国过往的发展模式更多依靠资本和劳动增长,受到边际收益递减的制约。在当前提升的劳动力成本和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为保长期稳定发展,中国需要在加强创新、调整外贸政策、降低私营企业贷款难度等方面做出努力。

在谈到中国近年来增长放缓的问题时,俄罗斯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文明对话研究所研究主任弗拉基米尔·波波夫指出,这是政策发展的结果,体现在中国的汇率升值、外汇储备被消化、投资占比停滞不前。他认为,如果中国更多地从出口导向转向内需,经济增长率还会有上升的空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