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华米OV已成往事,蓝绿兄弟大撤退

OPPO|华米OV已成往事,蓝绿兄弟大撤退

文章图片

OPPO|华米OV已成往事,蓝绿兄弟大撤退


 
撰文 \\叶飞雪

编辑 \\ 鹤顶红
【这是银杏财经第294篇原创文章】
很少有人知道 , OPPO和vivo的中文音译“欧珀”和“维沃” , 源自拉丁文 , 前者意为汇集宝石之美 , 后者意为保持旺盛生命力 。
自从华米OV格局形成以来 , 这对同门师兄弟就兼具争议与奇迹于一身 , 在“高价低配”、“智商机”等为人所诟病的标签外 , 是其高市场份额的业绩支撑 。
从2016年起 , OPPO和vivo就从未掉出过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前三的位置 , 可谓一时瑜亮 , 风光无限 。
但是随着红利耗尽 , 存量市场取代增量市场后 , OV两大厂商不仅在核心竞争力上逐渐乏力 , 在市场份额上也受到华为和小米的挤压 , 开始日益萎缩起来 。
据IDC公布的数据显示 , OPPO和vivo在国内市场的出货量分别在2018年和2017年就出现了负增长 , 时至今年上半年 , 负增长率已在20%上下徘徊 。

数据来源:IDC
与之相对应的是 , 手机业务被外界戏称为副业的华为 , 今年一季度经历同比下降4.4%的短暂萎靡后 , 迎来了二季度同比增长9.5%的逆势回升 。
可见OV出现负增长 , 不完全是由于疫情黑天鹅的冲击 , 更是因其近年来的智能手机业务确已处于下降通道 , 才让华为大肆侵占了OV固守的中低端手机市场 。
虽然从2018年至今 , 小米智能手机的国内市场出货量也萎缩明显 , 但其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收入占比和互联网服务收入占比在逐年升高 , 多元化布局成效显著 。
因此与华、米相比 , 以智能手机业务为主营业务的OV , 在5G时代全面到来的关口 , 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
而就目前看来 , 这对蓝绿兄弟 , 在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寡头竞争的格局下 , 正处于大撤退之中 。
只不过 , 这究竟是“敦刻尔克”式的战略性大撤退 , 还是真正的大溃败 , 尚不得而知 。

OV崛起
重营销而轻研发 , 难筑护城河

说OPPO是智能手机界的带头大哥 , 它自然担当不起 , 因为其辉煌业绩不过昙花一现 。
2016年 , 在陈明永的执掌下 , 主打年轻人的OPPO一举问鼎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冠军 , 同比增长122.2%之多 。
但是第二年 , 华为便将OPPO从冠军宝座上拉了下来 , 2018年OPPO的市场份额被vivo超过 , 跌到了第三的位置 。 而在全球市场 , vivo也于今年Q1取代了OPPO长期占据的出货量第五名 , 将它踢到了“others”的分类里 。
vivo的境遇虽看似比难兄难弟OPPO好上一些 , 但同样身处前所未有的瓶颈期 , 2018年落日余晖般的逆势增长后 , 其国内出货量亦是一降再降 。 如今看来 , vivo之所以能超越OPPO , 只是因为OPPO的业绩下滑得更厉害 。
若是了解过OV崛起史的话 , 便不会对它们近年来的衰颓之势感到奇怪 。
但凡一家企业想要拥有长久的生命力 , 必须具备核心竞争力 , 以筑起护城河 。
像华为的护城河是硬核技术 , 小米的护城河是高性价比 , 而OV的护城河是什么?
似乎并没有 。
OV的崛起 , 除了赶上4G大潮的外部因素 , 它自身的倚仗有三:注重营销 , 渠道下沉 , 聚焦线下门店体系 。
但这三者 , 都很容易被模仿 , 只能兴起一时波澜 , 属于闪电战的打法 , 在当今国内智能手机市场进入零和博弈的阵地战时代 , 作用有限 。
注重营销是OV从老东家步步高处继承过来的优良传统 , 虽说这无可厚非 , 但一家企业的资金盘子就那么大 , 在营销上耗费重金 , 投入技术研发的经费就会减少 , 难免影响用户体验 。 而从OV早期只能主打“拍照手机”和“音乐手机”的卖点来看 , 其技术创新确实乏善可陈 。
早在2010年之前 , OV就多次选用韩流明星担任代言人和拍摄广告 , 以提升产品知名度 。
但这还只是OV营销术的牛刀小试 。 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 其营销手段可谓到了疯狂地步 。
各种线上和线下广告 , 冠名微博热搜和综艺 , 都只是常规操作 , OV营销术的高明之处便在于 , 它深谙粉丝经济之道 。
从OPPO的杨幂、李易峰、周杰伦 , 到vivo的鹿晗、周冬雨、彭于晏 , OV两大厂商合力将一众顶流明星收入囊中 , 通过频繁更换代言人的方式 , 快速出圈 , 扩大了品牌影响力 。
广告营销让蓝绿二厂背负天价营销费用的同时 , 却帮助它们获取了海量用户 , 品牌也深入人心 。
对于以传统线下门店为主要销售渠道的OV而言 , 除了靠卖手机硬件赚钱外 , 另一大盈利模式便是与运营商合作 , 以获取补贴 , 因此抢夺用户乃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
虽然OV因为“高价低配”而饱受质疑 , 但从用户画像上看 , 购买OV的大部分为女性 , 她们中的许多人对技术和配置并不敏感 , 只要能拍出美美的照片、听到不错的音质 , 乃至于和偶像用到同款手机 , 便足够了 。
OV靠烧钱式营销吃到了粉丝经济的红利 , 华、米觊觎之余 , 纷纷效仿 , 分别请了张艺兴和吴亦凡作代言人 , 不给OV吃独食的机会 。 对于OV而言 , 一直以来的营销杀手锏威力大减 。
此外 , 早在多年前 , OV就开始布局线下门店体系 , 其中又以后线城市为重 , 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品牌建设路线 。
以OPPO为例 , 时至2016年 , 在全国已有20多万个销售网点、5300余家专卖店 。
这种分布广泛的线下渠道优势 , 正是OV出货量能在2016年迎来爆发的原因所在 。
雷军曾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 是三四五线城市的换机潮和信息不对称成就了当年的OV 。 虽然他在别的场合曾大度地说要向OV补课 , 但语气总透露出一些酸酸的味儿 。 恐怕就连靠线上饥饿营销赚得盆满钵满的雷布斯 , 也没想到线下市场竟还有如此活力吧 。
不只是小米 , 华为亦向OV补了课 。
自2015年9月 , 全国第一家小米之家线下门店开设以来 , 至2019年底 , 小米线下终端数量已超过6000家 。 而在2019年3月 , 余承东在华为HILINK生态大会上说道 , 华为会将目前的4000家线下体验店 , 扩展到近万家 。
随着这两大厂商从街铺到购物中心的密集门店布局 , OV的线下渠道优势也已消磨殆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