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华米OV已成往事,蓝绿兄弟大撤退( 二 )



难掩落寞
技术升级困难 , 品牌突围受阻

想必是意识到自身在营销和渠道上的优势 , 已不足以抗衡华、米 , OV近年来动作频频 , 加快了转型步伐 。
自身没有护城河 , OV便把目光瞄准了别人的护城河 , 即它们在国内最大的两个敌人:华为的技术 , 小米的性价比 。 它们的转型之路 , 便是以这两大核心要素作为立足点 , 选择的方向是加大研发投入和开拓子品牌 。 其对抗华、米之心不言而喻 。
OV实在说不上有什么技术积累 , 毕竟当年造复读机的工艺与造智能手机相去甚远 , 因此OV前几年才会选择以点破面 , 重点开发特定领域技术 。 比如OPPO的闪充和vivo的自拍效果优化技术 。
承载这两大技术的最典型产品莫过于OPPO R9和vivo X9 , 依旧得益于OV的疯狂营销 , 使得“充电五分钟 , 通话两小时”和“前置2000万柔光双摄 , 照亮你的美”这两句广告词流传甚广 , 也令这两款产品分别成为了2016年和2017年的国内智能手机销量冠军和第三名 。
只是随着智能手机行业整体的技术迭代 , OV的闪充和自拍效果优化等技术几乎成了标配 , 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无疑给这两大厂商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
2018年底 , 陈明永曾在OPPO科技展上宣布 , 来年会将研发资金从40亿元提升至100亿元 。 随后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隔空发话 , vivo的研发投入也将和OPPO保持在同一量级 。 可见OV已然意识到了5G时代下技术的重要性 。
而在5G时代 , 芯片技术是各大手机厂商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一道关隘 。 OPPO与vivo的造芯之路各有不同 。
【OPPO|华米OV已成往事,蓝绿兄弟大撤退】OPPO趋近于华为 , 将“自主造芯”作为战略方向 , 早在2017年就成立100%控股的瑾盛通信 , 今年2月又公布了自研SoC芯片的马里亚纳计划;vivo则学习小米的“曲线造芯” , 但不是投资半导体产业 , 而是与三星进行联合研发 。
OV近年来发力芯片技术 , 不只是想摆脱芯片厂商制约 , 更是弱化营销属性 , 培育具有差异化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 但是由于起步较晚 , 短期内很难落地出成果 , 因此外界唱衰的声音居多 。
除了芯片技术 , OV在IoT领域布局上也晚于华、米 。 vivo在2018年9月才首次对外发布物联网战略 , OPPO则是次年1月 。
在开拓子品牌上 , 为了与荣耀和红米系列对标 , OPPO和vivo分别于2018年和2019年推出了realme和iQOO 。
realme起初主打全球市场 , 表现不俗 , 出货量在2019年突破2500万台 , 同比增长超过500% 。 只是进入国内市场后 , 颇有几分水土不服之态 , 据Counterpoint报告显示 , 在2019年Q4 , realme在国内市场的销量只是它全球销量的6% 。
而iQOO虽然借着与腾讯和网易的游戏合作赚了一波热度 , 但究其本质 , “游戏手机”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 亦与vivo此前主打的音乐手机和拍照手机并无不同 , 都是换汤不换药的营销老套路 。 不提荣耀和红米 , 即便是与自家兄弟realme相比 , iQOO的路子也走得窄了 。
除了在性价比上做文章 , OV还一直想占领高端市场 。
2018年6月 , OPPO推出第一款旗舰机Find X , 可惜反响平平 。 到了今年3月 , OPPO继续推出第二代Find X2系列 , 但是在发布4个月后 , 为了挽救惨淡的销量 , 不得不宣布大幅度降价 。
而vivo用来冲击高端市场的NEX系列 , 也并未带来太大惊喜 。 尤其是去年9月推出的5G产品NEX 3, 采用的骁龙855 Plus处理器只是单模5G芯片 , 相比于华为同期采用了麒麟990双模芯片的Mate 30系列 , 在性能上自然有所不及 。
不过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相比于OPPO当时在5G产品上的缺席 , 匆忙上阵的vivo至少敢于亮剑 , 还算勇气可嘉 。

结语

或许摆在OV面前最急迫的问题 , 是如何遏制国内市场份额下滑的窘境 , 以及利用5G换机潮抢占先机 。
OV并非没有付出努力 , 只是成效不显 。
在经历了诸般惨烈的战斗后 , 相信OV已然明白 , 照亮世间再多的美 , 也保持不了旺盛的生命力 。
得有核心竞争力才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