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明朝的医药成就( 五 )

这些情况都说明了明代的医药事业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 惠民药局的一类设施 , 只不过是为了巩固其统治而采取的一种策略 , 装饰门面而已 。 尽管人们不断发现一些新药 , 药材的生产也不断提高 , 藩属入贡者也不断增加 , 但大多数是为上层统治集团所用 , 而广大劳动人民则徘徊于饥荒、瘟疫侵害之中 。

到了明末 , 由于政治的腐败无能 , 再加上水旱、蝗灾 , 当时所谓的“流寇”是以旱灾为原因而发生的 , 大都是一些因饥饿而走险的饥民 。 在这样的条件下 , 医药卫生事业也就无人过问了 。 公元1643年(崇祯十六年)京师又复遭大瘟疫 , 病称疙瘩(痧症)秋季(8~10月)到了不分长幼 , 呼病即亡 , 不留片刻 , 死于疫情者达20多万人 。 这一年明代的统治已无法维持 , 官逼民反 , 民不得不反 。

明代医药学的进步 , 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代 。 其实明代的医药著作并不止于此 。 明代对于药学的研究、投入的人力和时间 , 是相当可观的 , 其规模之大是空前的药学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 , 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发展 。 明代的药学事业 , 在我国医药史上是一个蓬物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