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br> 从微信到百度:有赞看到了搜索流量的差异性( 九 )

当然了,从产品层面来看,怎么收割长期需求,经营好私域流量,从"流"量运营到"留存度"运营,依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毕竟,无论是微信还是百度,开发者都需思考如何把浅层流量转化为留量用户。微信内如服务号、公众号等,每周一次的召回通知,都可以沉淀用户。而百度智能小程序的通知栏信息 push或者通过自带引导收藏引导组件将用户留存到"我的小程序"内。留存是精细化运营的基础。

小程序的未来,微信的创造需求与百度的满足需求融为一体

综上分析可知,微信小程序的爆款打造需要迎合人性的贪嗔痴与马斯洛需求理论来引发用户的分享与参与行为,但它的局限在于,往往导致缺乏自传播与分享特性的优质产品与服务被埋没。

百度智能小程序好在百度做好了内容智能分发层面的顶层设计,用户主动搜索+AI信息流分发模式可以让小程序比较公平的获取流量,开发者专注于内容服务,并利用好分发规则即可。

百度智能小程序对应的是一种主动的目的性需求,微信小程序对应的是一种被动式分享的随机性需求,但前者精准性与效率更高,微信其实也希望在这一层面有所突破,早前小程序生态大会上,张小龙提到三个优化方向:其中重要一个就是搜索的直达,张小龙举例说,要查一个航班号,要输入一个航班号就搜到小程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