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丨我国气候投融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四 )

从投放领域来看,根据2017年6月的21家主要银行的绿色信贷统计表,气候投融资的信贷余额主要投向“绿色交通运输项目”(占比42%),“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项目”(占比28%)、“新能源”(新能源制造端贷款)(占比近17%)、“工业节能节水环保项目”(占比近5%)。

绿色金融丨我国气候投融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2、气候投融资证券工具进展

根据气候债券倡议组织的统计数据,2018年,中国符合国际绿色债券定义的发行额达到2103亿人民币(312亿美元),占全球发行总额的18%,是全球绿色债券市场的第二大发行来源。我们通过一定的方法测算得出,2018年国内发行的绿色债券中气候投融资证券工具规模预计超过1300亿元, 占全部绿色债券的比例约为62%,2018年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募集资金用途主要集中在清洁能源和清洁交通等领域。

二、 我国气候投融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目前我国气候投融资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完善,首先,气候投融资专职管理和协调机构尚未组建,缺乏气候投融资体系建设的统筹管理者,这也阻碍了顶层设计的加速出台。其次,缺乏对气候投融资范畴的明确界定,相关的监测报告核查体系尚未建立,目前国家气候变化的目标和指标没有反映到金融体系里,同时气候资金尚未单独核算,除来自国际碳市场的补偿资金可核证与监测外,其他气候资金均未被单独列出,对国外私人部门资金的进入也没有准确测算,难以估量其对经济的影响;同时,标准体系与报告核查体系的缺位也将导致相关的激励约束机制无法形成。第三,低碳试点与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存在错位,气候投融资是绿色金融的重要部分,而已有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与全国低碳试点城市之间却关联较小,并未从试点地区形成广泛可复制的气候投融资支持地方低碳发展的创新经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