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卖就售罄 券商理财产品为何如此火爆?( 三 )

双方打的什么算盘?

过去,券商主要还是在自己的平台上销售自家产品,这两年券商资管与各大互联网理财平台合作明显加强。“高冷范”的券商为何如今愈发接地气? 用益研究员冷强认为,主要是得益于后者平台巨量的客户存量优势,在便捷获取客户、销售产品的同时,降低了产品营销的成本。而对于第三方金融平台,这笔买卖也不亏,不仅可以获取推广券商理财产品的报酬,还能增加平台自身的客户黏性,因而是双赢结果。

据腾讯理财通联合腾讯金融科技智库、腾讯网企鹅智库发布《2019国人工资报告》显示,有47.4%的受访者在第三方互联网理财平台购买工资理财产品。除了看中互联网平台操作方便快捷,能够一次性集齐所有券商的理财产品货比三家,也是优势之一。

以京东金融为例,多家中小券商的集合产品及其业绩情况在平台上一览无遗,目前包括东海证券、长城证券、国海证券、中泰资管、太平洋证券旗下的9只券商集合资管计划,业绩比较基准在3.7%至4.5%之间。 腾讯理财通平台上,则汇聚了多家大券商的资管产品,包括华泰资管、广发证券、海通资管、财通资管、兴证资管在内的5家券商及券商资管公司旗下的12只产品,封闭期在30天至365天不等,业绩基准(年化)在3%至5.8%之间浮动。 某头部券商资管人士对采访人员表示,公司投研实力较强,旗下资管公募产品选择在自家的APP宣传销售,私募大小集合产品由于不能公开宣传,会多投放几个互联网金融平台,这种产品错位竞争的打法效果极佳,旗下公私募资管产品齐头并进,销售情况颇为理想。 另有某中型券商资管人士称,公司目前发力公募业务,同时正值产品改造阶段,因此在互联网平台投放更多是消化存量的理财产品,这类产品规模和投资人数有限,因此不考虑新增私募类的券商集合产品,而是把一些明星公募产品投放在这类互联网平台上,以打响品牌知名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