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集团“掌门人”傅胜龙:把握时代脉搏与祖国共成长( 三 )

另辟蹊径 进军县域经济新蓝海

做钢材贸易对交通条件的依赖很深。1998年,傅胜龙向娄底市投资1000万元,建设连接娄底城区与涟钢厂区的娄星北路。道路竣工后,傅胜龙又在建了一家大型钢材市场。这“一路一市”启动了娄底城北新区的建设,周边上万农民陆续进城。

第二年,傅胜龙带资进入娄底双峰县,同样是修路、造建材城。不同的是,这次还建了几个住宅小区。此举拉开了大汉集团的“造城之路”,即从基础设施、商业市场和商品房开发等方面,综合推进县域新型城镇化。

起初,傅胜龙选择县域城市开发是因为他拒绝“公关”,“抢”不来热门的城市资源。另一方面,他也看到了县域城市巨大的发展需求--这是一把解开经济转型、提升内需的“金钥匙”。就这样,大汉集团再次踏准时代的节奏,陆续参与了湖南34个县城的开发。

2007年,时任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王东京到湖南调研时将大汉集团“一路一城一园”(“修好一条发展路、建设一座致富城、营造一个温馨园”)的开发模式总结为“大汉模式”。2012年,“大汉模式”写进了《湖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2012-202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