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数字文旅”织就“一带一路”青年纽带( 三 )

对此,孔明强调,中国始终是数字文化产业全球发展的一块重要试验田,积淀了众多的优秀从业者和优质品牌资源,可以说我国在产业模式、市场机制、人才储备等方面已具有一定优势。而通过交流合作,我们也可以看到,马来西亚的社会形态、文化背景促使当地的文化产品拥有强劲的多元价值优势。马来西亚的年轻人大多能掌握英语、汉语、马来语等多门语言,甚至还会说广东、福建等地方言,有极强的学习能力与文化素养。在他看来,中马两国在数字文娱领域拥有许多值得互相借鉴之处,尤其马来西亚有一些华人追本溯源、探寻乡音的文化创意项目已经结出硕果,“可以看到他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挖掘一点都不少于中国。”

孔明表示,在人类历史进程中,青年群体对世界发展产生的影响非同小可,由他们创造、消费的数字文化终将普及,成为世界人民的“基础生活用品”。因此重视数字文化经济的演变趋势与内容变迁,便不再局限于经济范畴,而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命题。

在此背景下,中国数字文化经济开始不断探索“出海”之路,寻求更广的开放合作。对于通过青年人主导的数字文化产业来加深世界各国合作,孔明颇为欢迎,“开放发展、合作共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也是我们一贯的真诚态度。”中国人民致力于与世界各国人民加强互信合作,探索通过各种方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增加互信合作,“特别是青年人,始终代表着人类的未来,青年群体有责任,有义务用共同感兴趣的方式进行交流合作,将友谊、信任代代传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