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br> 谷歌、IBM们的“量子争霸”迷局( 六 )

原创<br> 谷歌、IBM们的“量子争霸”迷局

目前,最低的错误率在0.5%左右,这意味着每200次操作中大约有一个错误。听起来还不错?可是这比标准计算机的错误率高太多了,后者大约每1017次运算才有一个错误。

这会导致什么呢?那就是存在严重的工程障碍。量子计算机在做任何有用的实际运算中,要额外增加千倍的算力去进行纠错,而这远远超出了当前的技术水平。

就算在学术上实现了,应用中也需要付出巨大的开销成本,恐怕会让商业客户直接劝退。

所以,目前主流的量子计算应用探索,尚且集中在量子加密,以及量子模拟等基础研究上,距离真正的商业应用还很遥远。

这种情况大众尚能淡定,但资本与舆论场却有点不从容了。

要知道,为了冲击“量子霸权”,IBM投入了约30亿美元,谷歌经费屡创新高。花钱如流水,自然也要给广大股东们一个交代吧。毕竟,虽说目前是量子双寡头,但初创企业在资本助推下不断涌现,老牌计算巨头英特尔也锲而不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