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配完成Pre-A轮3000万元融资打造超级工厂( 四 )

正是通过这些技术手段,让捷配跟传统工厂针对碎片化小订单在生产效率拉开差距。周邦兵指出,没有信息化手段(如IOCT系统)的传统工厂需要50人的工程团队,对于捷配来说,只需要5人的团队就能搞定。

“我们刚开始不论单子多少,哪怕牺牲产能(不拼板或少拼板),都是24小时交付。”周邦兵说,利用互联网优势获取足量订单后,捷配通过技术的手段进行订单审核和拼版,“现在基本不用牺牲产能,而且原来拼板一个半小时,目前十分钟搞定。”

03

协同“超级工厂”

“捷配的目标是富士康,升级路径是PCB电路板--SMT(贴片)---组装---成品。例如,用户需要设计开发一款电子产品,将研发订单投放到捷配平台上,平台将快速响应并整合供应链,聚合多家工厂进行协同制造,以快速、低成本地将产品生产出来。”对于未来,周邦兵很清晰步骤。

走向未来的前提是协同制造。

目前,捷配的订单多为研发级的打样“小”订单,订单量占比超过80%,其次为批量订单。二者的收入比为1:2,周邦兵预计未来二者的比例将为1:9。90%的批量订单交给协同工厂,目前合作的共有6家,未来目标是100家工厂。这100家工厂在IOCT等系统的支持下协同制造,形成“超级工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