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跑步入局药品集采,首现印度仿制药企( 四 )

对于这样的报价行为,有医药行业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分析称,既有跨国药企报价策略因素影响,也有基于以往原研药优势心理影响。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之前,有部分国产药品疗效与原研药差距较大,使得一些人产生了国产仿制药不如原研药疗效的心理,这部分人更青睐于购买原研药,这样的心理下也给予部分跨国药企原研药生存空间,所以有些原研药企不愿降价。

有在上轮“4+7”带量采购中中标的中国仿制药企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表示,其中标后获得了11个城市的大部分市场,一些国内仿制药企被挤出市场,但是有原研药企在部分地区的销量却借此实现了增长。

但从国际来看,原研药专利过期后,仿制药的诞生普遍带来原研药价格的断崖式下滑。“还是要相信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中国仿制药企,增强老百姓的信任度。”上述中国仿制药企人士说。

当然,在愈发激烈的竞争面前,越来越多的跨国药企正发生改变,谋求以低价换取市场。“4+7”带量采购试点时,外资、合资企业中标的有阿斯利康(吉非替尼片)、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福辛普利钠片),而据米内网统计,本次有望中标的外资、合资企业增至7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