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量采购让更多外资药加入“价格战”( 三 )

金春林指出,对有生产线的企业来说,如果不中标,维持生产线的成本也很大。而原研药厂原来的投入已经很大,原研的成本已经发生,不中标就没有办法回收成本。“尽管中标的价格低,但是至少回收一点成本,对他们来说也是有苦难言。”

在去年年底的“4+7”带量采购中,外资药企只有阿斯利康的吉非替尼片和施贵宝福辛普利钠片中标,后者的产能曾出现问题。

今年6月,河北省药品集中采购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对福辛普利钠片集中采购的公告》,称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中选企业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已承诺在该省以国家药品集中采购中选价供应福辛普利钠片(10mg*14片),但该企业生产能力尚不能满足河北省采购量需求。因此河北省再次组织福辛普利钠片(10mg*14片)的集中采购工作。

米内网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市场中,百时美施贵宝的福辛普利钠片占据68.71%的市场份额。该品种拿下“4+7”11城市5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无法保证量的供应。

“中标的企业也高兴不起来,除非原料药在自己手里。原料药一旦涨价,企业供应不上还要受处罚,所以说怎么保障供应还有一系列问题。”金春林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