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川芎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三 )

高山育苓指在 12 月下旬至翌年 1 月中旬 , 将坝地栽培的川芎整株挖出 , 去须根、泥土和茎叶 , 即为抚芎 , 然后运往山区培育 。 在整理好的厢面上按行株距 30 cm×25 cm 栽种 , 穴深 6~7 cm , 每穴栽抚芎 1 个 , 芽向上 , 盖土整平 , 施少量稀薄粪水 。 3 月上旬开始出苗 , 4 月初苗高 10~12 cm 时疏苗定苗 , 选留生长健壮、均匀的茎杆 8~10 个 , 剩余的茎杆从基部割除 。 在疏苗后进行除草以及追肥 , 施用油枯 1 200 kg/hm 2 、腐熟猪粪水 22.5 t/hm 2 (猪粪 ∶ 清水 =1∶3 ) 。 当川芎植株长至40 cm 高时 , 进行插枝扶杆 , 以防倒伏 , 避免影响苓种正常收获 。 7 月正值高温高湿季节 , 应注意预防病虫害 , 预防方法详见表 1 。

坝地育苓管理方法参照高山育苓 。

1.3 苓种采收与保存

苓种于 7 月中下旬收获 , 当茎杆节盘显著膨大、略带紫色时进行采收 。 挖出川芎全株 , 剔除有虫害以及腐烂的茎杆 , 割下根茎 , 去嫩茎和叶 , 挑选健壮、均匀的茎杆捆成小束 , 置于冻库保存 , 保存温度以 2~4 ℃ 为宜 , 可适量喷水并翻动苓种 , 避免苓种变干或腐烂影响川芎出苗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