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滔:十年磨一剑,砥砺“标准”路( 四 )

一步一个脚印,推动5G变革式发展

作为5G架构标准研究和标准制定项目的报告人,孙滔永远忘不了2018年6月14日,这是一个对5G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这一天, 3GPP正式批准5G独立组网标准冻结,这也意味着5G完成了第一阶段全功能标准化工作。在“5G系统架构”标准项目中,中国技术标准专家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移动提交和被采纳标准提案数在全球运营商中均居第一位。孙滔依旧记得,当3GPP主席宣布“Now,we are in 5G”时,全场掌声雷动。

在鲜花和掌声的背后,那无数个不眠之夜是最难熬的。孙滔告诉采访人员,最大的困难还是时间紧、任务重,标准的进展也受到了产业界极大的关注。网络架构标准是多年一遇的大项目,和当年4G的SAE项目类似。5G的第一版标准在核心网只有网络架构这一个大项目,相比之下,后来5G第二版标准有16个项目之多。“一开始压力很大,夜里睡不着觉也常有。”孙滔道。

回忆起最难攻克的难题时,孙滔表示,在5G核心网架构标准上涉及“点到点”和“服务化”两种路线之争持续长达半年时间,严重影响了标准的进展。为了达成共识,孙滔和项目组的同事前往合作伙伴的研发中心,与全球的标准、产品、研发专家视频研讨,之后对方的多位外籍专家又来到中国进行当面讨论。在技术方向的十字路口,工作量是超强度的。研发团队每天工作的安排能细化到10分钟的颗粒度。5G的国际标准是全球产业界共同努力的结果,每一个深度参与的公司都在技术路线上本着负责和客观的科学态度,每一步的前进都来之不易。2017年5月,3GPP确定服务化架构作为核心网唯一基础架构,为后续流程和协议的设计扫清了障碍。由于那次会议是在国内杭州举行,直到两年后,Verizon公司的代表仍把那次颇具意义的会议称为5G架构的“杭州会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