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br> 云到AI云, 阿里芯片“含光”背后的产业逻辑是什么?

科技频道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云到AI云, 阿里芯片“含光”背后的产业逻辑是什么?

长期使用谷歌翻译的人应该会有一种感觉,大概以2010年前后为分水岭,这之后翻译的准确性和人性化越来越好了,尤其是对上下文的整体理解。相比,中英之间的互译还显得不够完美,但同语系之间——比如德语和英语——准确性已经较高。这是因为谷歌在翻译引擎中加持了AI人工智能技术,比如Google 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在AI时代,机器深度学习使自然语义处理的效果产生了质的飞跃。

这两天,阿里巴巴发布了一款加持AI算法的芯片,起名叫“含光800”,12nm制程,这是一款NPU(嵌入式神经网络处理器),性能测试是GPU的10倍左右,侧重图像智能。国内初创企业中,寒武纪是专门做人工智能芯片的,华为手机曾使用过寒武纪的NPU。

原创<br> 云到AI云, 阿里芯片“含光”背后的产业逻辑是什么?

以往印象中,芯片一般是像Intel、ARM这种半导体公司的事,互联网公司大多“浮在”应用层。现在互联网公司有了自研芯片,从消费互联网层面向下渗透到最底层的硬件,这个技术进展在国内科技圈广受关注。只不过从芯片技术研发到年底的量产,再到产业层的应用,需要一个不短的落地周期,所以这个芯片尚未在C端消费者群体中留下深刻印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