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br> 云到AI云, 阿里芯片“含光”背后的产业逻辑是什么?( 三 )

原创<br> 云到AI云, 阿里芯片“含光”背后的产业逻辑是什么?

物联网营收预测,可以看到红色蓝色所代表的产业互联网占大头,而消费互联网中的可穿戴设备(黄色)只占一小部分

芯片的核心能力应该说是计算力,但又不仅限于计算力,场景定制化的AI能力对计算力效果提升明显。现在iPhone的处理器已经进化到A13,从iPhone8开始苹果推出了神经网络引擎A11,并将神经网络延续至今,这也是一种AI加持,想让处理器更快、更聪明。所以,把AI算法能力加载到芯片中,通过大数据量不断刺激机器学习、反馈,已成为行业趋势。这也是为什么阿里这款芯片是由芯片团队“平头哥”(偏硬件)与达摩院(偏软件)共同研制的原因。

那么,是什么促使阿里研制出一款芯片?聚焦于消费互联网的公司为什么要渗透到处理器这样底层的硬件层?云计算作为IaaS基础设施身份还不够底层吗?

组建阿里云最初是出于公司内部服务器成本压力考虑;“双十一”电商大促每年都会刺激阿里云与支付宝实时处理能力的上限,这些都与业务相关。同样,AI芯片、平头哥团队也与公司内部业务的刺激有关。现在阿里巴巴日均调用的视觉智能应用次数高达1600万,最常见的比如支付宝人脸识别等,这一数字在3年前大概只有现在的1/5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