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成网友认为个人信息泄露多 APP权限急待装进监管的笼子( 二 )

唐柯认为在现实中,由于取证难、执法难。存在大量APP开发企业无视法律法规,在用户使用时根本不提供隐私条款,部分APP即使有隐私条款,也是和实际采集的用户信息不匹配。大量APP存在过度采集信息,即不是他们提供服务时应获取的信息,以及大量APP在收集和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时缺乏明示,且未经用户确认等情况。越权收集使用、随意操作窃取现象非常突出。

越权获取用户隐私成常态

据央视新闻报道,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期间,一份来自权威机构对20万中国网民的调查报告披露:我国近一半网民认为网络不是那么安全。其中得分比较低的两个指标,一个是近40%的网民认为个人信息泄露非常多和比较多,另一个是,近20%的网民认为互联网企业履行安全责任情况不太好或非常不好。

报道中,央视采访人员邀请了一位参观网络安全博览会的人员进行了随机检测,测试人员发现该用户的手机里有96款应用,结果发现92款获取了与个人信息相关的敏感权限。比如,一个用于电子消费的信用卡APP,获取了定位、摄像头、麦克风、通讯录等权限,甚至一款用来看视频的APP也拿到了定位权限,随时知道她在哪儿。而这些APP获取的这些权限显然超越了功能相关必要原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