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盲盒引发的争议,盲盒是否被妖魔化?( 二 )

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的克里斯托弗·赫西(Christopher Hsee)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的助理教授沈璐希曾在研究中写到“人们更多地是因为不确定的刺激而重复一项任务,而不是为了那些已经确定的刺激”。此外,盲盒中隐藏款的机制更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惊喜感。而在当前物质生活空前丰富的背景下,消费者也越来越愿意为这种情感消费买单。

一位在B站发盲盒拆盒视频的up主称,盲盒最吸引他的就是不确定消费这种玩法,“不知道下一个会抽到什么,会有那种刺激和惊喜的感觉。抽到了一个,就想着要不再抽一个看看能抽到什么,最后越抽越多。”

一只盲盒引发的争议,盲盒是否被妖魔化?

图:POP MART泡泡玛特销售的盲盒产品

他与那些为提升抽中隐藏款概率而“端盒”(即一次性买一套,一套中包含12个盲盒)的玩家不同,他单纯热爱这个刺激的玩法。“端盒就完全失去了玩盲盒的乐趣了。”

除了喜欢刺激,收集属性也成为盲盒备受消费者喜爱的原因之一。许多盲盒爱好者为了集齐全套潮玩,从大陆的淘宝、台湾的虾皮、露天拍卖,到香港和美国的eBay、日本的雅虎拍卖,甚至韩国和泰国的二手转让网站都会去搜索关注。“发现时很欣喜、等待中很焦急、拿到手后很满足。”除了满满一屋“战利品”,收集过程本身带来的情绪波动也是盲盒爱好者快乐源泉之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