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竞逐:谁将主导新科技时代?(13)

“如果没有国家强大的经费支持,就没有办法做那些实验,只能光在纸上谈兵了,”张智明对《后厂村7号》说,在量子科学等基础研究方面,国家经费支持强度很大,普通项目也都能申请到七八十万,而一些受重视的大团队,要人有人要钱有钱,“有些项目的经费多达数千万、上亿元”。

研究力量也在扩增,从广义量子科学层面(包括量子光学、量子计算等学科)来看,如今放眼全国,据说研究人数规模达到三、五千人之多。

张智明向《后厂村7号》粗略地划分了当今国内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研究力量,广义的量子科研层面,有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中科院物理所向涛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孙昌璞院士、中国科大杜江峰院士等一批科学家代表。

而在量子光学方面的研究力量分布:一支在中国科大,以郭光灿院士、潘建伟院士两大团队为主要代表;一支在山西大学,以彭堃墀院士的光电研究所为代表。其他的则有浙江大学朱诗尧院士团队;上海交通大学张卫平教授团队;清华大学以龙桂鲁教授、王向斌教授等人为代表的相关研究团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王育竹院士为代表的团队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