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制品产业链变化之际 雅士利国际还在被点名批评( 三 )

双寡头并不只是被动挨打

行业秩序增强,双寡头更有能力对冲原奶上行周期。了解到,其实在原奶上行周期之初,寡头型企业有望通过减缓促销逐步转移,此时的高端产品需求和竞争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盈利变化。比如伊利在2010年-2013年奶价上行周期时,就经历过2010年奶价全年提升15%以上,毛利率影响超过费用率同比下行,削弱了企业盈利能力;但在2011-2012年奶价温和上涨时期,由于企业提结构、控费用,转移成本上行压力,盈利水平得以强化;而2013年奶价暴涨对毛利的影响,被7月左右的全面提价和降费冲抵,毛销差只是略有下降。

这几年随着上游的集中度提升,行业契约精神增强,秩序性有所提升。大型牧场的奶源供给和价格较为稳定,龙头由于与上游大牧场的合作较多,控制力较小乳企更强,收奶的保障性也会更有优势。目前,双寡头在奶源方面已经通过资本或技术合作方式,加速布局国内及国外优质奶源,均基本了实现产销匹配。而且由于乳制品行业产业链利润较薄,成本上行周期,部分抗压力较差的企业退出,总体是有利于行业集中度的提升。

蒙牛的三季度经营状况,同样能说明一些问题。了解到,蒙牛管理层在近期电话会议中透露,虽然三季度原料奶价格同比上涨5–7%,但受惠于产品组合升级和增值税减免下调,公司重申了2019下半财年经营利润率上升50个基点的指引,即经营利润率将继续扩张。而且与2019年上半年相比,三季度收入录得15.6%的强劲增长,其中高端UHT牛奶、特仑苏和纯甄的销售增长率略高于19年上半年;上半年仅实现了4%同比收入增长的低温酸奶,三季度增长已回升至双位数。此外,管理层也表示没有在三季度看到价格战加剧的迹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