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了20年的“中国桃之乡”今日再出道( 四 )

桃之乡亟需改变 。

回乡的见面礼是亏钱

“你也是这里长大的 , 为什么不把家乡的桃子卖出去呢?”正是三年前的这句话 , 击中了肖帆的心底 , 让他回到枣阳 , 卖家乡的桃子 。

大学毕业后 , 肖帆最早的工作是软件工程师 , 经常要到全国各地出差 , 自诩吃货的他也尝遍了各地美食 。

创业的种子一早就已在他心里埋下 , 不过“好吃”的他原先计划的创业方向是老本行程序开发 。 一个偶然的机会 , 让他接触了水果行业 , 并投身于此 , 那是2014年 。 之后的几年 , 肖帆卖过河南的石榴、湖南的橙子、广西的芒果、贵州的火龙果……

“做农业 , 不可能没有情怀 。 ”其实在肖帆心里 , 前面的那个问题早已有答案 , 于是在2017年 , 他把整个团队带回家乡 。 说起家乡桃子的悠久历史和地理优势 , 他更是如数家珍 , 这些都是他回乡的理由 。

回到家乡 , 迎接肖帆的 , 除了陆续成熟的桃子外 , 还有一大堆困难 。

其中最头疼的是 , 尽管枣阳的桃产业发展已有20多年 , 但基础配套设施还很缺乏 , “17年时找不到一个可以用作发货的简易厂房 , 没有厂房就不具备大宗发货的能力 。 ”当时肖帆手里有几千单 , 无奈之下 , 他不得不多加几倍的人分几个点 , 才勉强发完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