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货币体系需要新的价值锚定物,但不会是Facebook的Libra( 五 )

特别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美国利用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特殊地位,通过多轮量化宽松政策以压低本国利率,推动美元贬值,这使得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相当于美国对各国变相征收铸币税。

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超主权货币的呼声再次响起,这也催生了比特币的诞生。

人类对超主权货币的探索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

1943年构建战后国际金融秩序时,英国的“凯恩斯方案”和美国的“怀特方案”中都包含了超主权货币的设计。凯恩斯方案中的超主权货币单位Bancor和怀特方案中的Unita的价值均与黄金挂钩,由类似于“国际央行”的组织管理。

但由于战后国际秩序实力完全失衡等原因,Bancor和Unita都未实施,而是由美元充当国际储备货币,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一体系以美元为核心,美国成为国际货币的提供国,获得“货币霸权”地位。

但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国陷入“特里芬难题”:一方面需要不断以国际收支逆差形式输出美元,满足各国不断增长的美元需求;另一方面为保持汇率稳定,又要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