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垃圾分类标准与上海不完全一致 罚款不会低于上海( 三 )

北京试点分类怎么样了?6月30日,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在北京东城区垃圾分类试点走访发现,对于正在进行中的垃圾分类工作,区内居民多数表示认可,认为垃圾分类后居住环境明显改观;基层垃圾分类指导员与东城区城管委工作人员则表示工作尚存难点;相关领域专家认为,垃圾分类工作是一个过程,未来要从源头治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提升环保意识等多方面加以推进。

北京垃圾分类标准与上海不完全一致 罚款不会低于上海

(建国门地区的垃圾分类试点 摄影:赵炜)

据东城区胡同居民介绍,垃圾分类点每天开放十二小时,指导员上午七点至下午一点,下午一点至晚七点分两班工作。在与市民的交谈中采访人员注意到,市民习惯上将其他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归类为“生活垃圾”,与现行的分类标准并不完全相符。多位指导员表示,与上海相比,目前北京的垃圾分类工作还不够细致,另外分类的具体工作主要落在了指导员而非居民身上。

据采访人员观察,胡同内仍有少量未按规定投放的垃圾被丢在路旁,或被错置于不符合分类标准的垃圾桶。目前,建国门街道垃圾分类工作以鼓励引导为主。前往垃圾分类点投放的居民可以在电子积分牌上获得每天5分的积分,攒够一定积分后可兑换各类生活用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