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泰艾普蹊跷易主接盘者成立仅10天 并购落败涉嫌利用资产减值调节利润( 六 )

显然,这些并购并未实现恒泰艾普盈利能力大幅提升,相反,频频高溢价收购导致商誉增至14.71亿元,商誉减值风险暗存。

2017年,公司巨亏4.46亿元,就是资产减值所致。当年,公司资产减值损失达6.13亿元,其中商誉减值1.72亿元。

标的公司廊坊新赛浦在收购时,交易对方承诺扣非净利润在2011年至2014年分别不低于2958万元、3232万元、3931万元、4788万元。2013年的实际数为5405.89万元,但2014年降至3876.58万元,2017年则亏损789.36万元。

此外,3.51亿元收购的博达瑞恒、西油联合2017年分别亏损1.82亿元、1.14亿元。

超额计提资产减值调节利润

恒泰艾普在巨亏之后实现扭亏为盈,存在明显的调节利润迹象。

2018年,恒泰艾普实现营业收入14.88亿元,同比下降49.26%,这是公司营收上市以来的首个年度下降。

2011年上市当年,其实现的营业收入为2.12亿元。2012年至2017年,其营业收入分别为4.46亿元、5.83亿元、7.23亿元、8.40亿元、13.52亿元、29.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0.65%、30.73%、23.99%、16.12%、61.01%、116.95%,均为两位数以上增长。2017年的营业收入相较2011年增长了12.83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