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青岛地铁集团回应“1号线塌陷事故”:与地质条件有关,与分包无任何关联( 二 )

公开资料显示,青岛地铁1号线为跨海地铁线路,全长60.11千米,线路起于峨眉山路站,连接黄岛区、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和城阳区五个市辖区,止于东郭庄站,总体呈南北走向,预计于2020年底开通。届时可以实现“西海岸到市南6分钟到达”,将极大缩短市民往来耗时。

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地铁1号线曾被外界视为国内穿越断层破碎带最多的地铁海底隧道。界面新闻采访人员查阅地图发现,此次塌陷事故的胜利桥站位于胶州湾跨海大桥以及青岛科技大学附近,距离李村河入海口的直线距离不到500米。

据青岛日报报道,1号线共穿越18条断裂带,主要为高角度、中新代脆性断裂构造,其宽度在数米至数十米不等。其中,隧道海域段穿越4组14条断裂带。隧道洞身主要位于微风化火山岩及变质岩中,稳定差异较大,受其影响爆破效果难以控制,而且会对爆破安全和爆后工程岩体的稳定性带来一定影响,增加了工程难度。

为确保地铁建设的安全与质量,2016年8月,青岛地铁还专门邀请地下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把脉”地铁1号线和13号线。王梦恕在实地探访这两条地铁建设现场后指出,“地铁建设是百年大计,隧道施工方法的选择非常重要。目前,青岛地铁采用的复合衬砌方法很对,可以保证工程百年大计,但一定不能搞管片结构。因为施工难度大,出于安全考虑,隧道每天进度只有两三米。为加快施工,下一步,可以加大机械化施工模式的推广应用力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