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伯恺:以笔为刀 传播革命(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科技频道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杨伯恺:以笔为刀 传播革命(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杨伯恺:以笔为刀 传播革命(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据新华社电 (采访人员李力可)四川省营山县骆市镇的骆市陵园英烈陈列室中,从骆市镇走出的早期革命先驱杨伯恺大量生平资料在此陈列。

杨伯恺,1894年出生于四川省营山县骆市乡杨家坝。1919年,通过吴玉章同志联系,杨伯恺以勤工俭学赴法国留学。1922年,杨伯恺加入旅欧共青团组织,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3月,杨伯恺回到上海,积极向群众作反帝爱国宣传,后党中央调派杨伯恺到四川协助吴玉章等在重庆创办中法大学,任教务长。1926年2月中共重庆地委成立,杨伯恺任教育委员会委员。同年春,杨伯恺回到营山家乡,在杨家坝建立了营山县第一个中共党组织——中共营山支部。1926年3月2日,四川省第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县农会在杨伯恺的家乡诞生。

抗战爆发后,杨伯恺回到四川从事统战工作。1940年,他开始为《华西日报》撰写社论,1942年受聘为主笔,曾有朋友劝他不要那么犀利,但他回答:“文章就是我的武器,磨光了还有什么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