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你我 通达世界(大数据观察·辉煌70年)( 二 )

今年75岁的阿称老人,曾经是村里的会计。采访人员见到他时,老人正坐在自家的客厅里,通过光纤网络收看高清电视节目。回忆起村里通信的发展,老人说:“在我们村通电话之前,跟大山外面的联系,只能靠路过的客车或外出的亲友帮忙带信。要打电话或发电报,只能自己走到镇上的邮电局,那儿也只有1部电话。”

电话,在这个藏区乡村曾经是个“稀罕物”。实际上,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电话确实是个“稀罕物”。当时,我国电话用户只有21.8万户。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邮电通信业网络规模小、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工作效率普遍较低。1949年,我国电话普及率仅为0.05部/百人,邮电业务总量也只有2.58亿元。

新中国成立以来,邮电通信业在增强综合能力、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供邮电业务和服务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邮电通信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综合通信能力迅速增强。

阿称老人对村里通电话时的场景记忆犹新。

1998年4月6日,村里开通了全国直拨电话,成为四川省藏区的第一个“电话村”。老人告诉采访人员,当时,全村54户藏族居民,有49户人家都安装了电话。激动之余,阿称老人自己画了一幅长卷油画,记录了寨里当时的样子,至今仍挂在自家的客厅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