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绵疫病的症状及其防治方法

西葫芦绵疫病的症状及其防治方法

西葫芦绵疫病的症状及其防治方法

(一)症状

棚室栽培中西葫芦绵疫病发生越来越严重 , 并呈迅速蔓延的趋势 。 该病主要为害果实 , 有时为害叶、茎及其他部位 。 果实上的病斑椭圆形 , 水浸状 , 暗绿色 。 干燥条件下 , 病斑稍凹陷 , 扩展不快 , 仅皮下果肉变褐腐烂 , 表面生白霉 。 湿度大、气温高时 , 病斑迅速扩展 , 整个果实变褐色 , 软腐 , 表面布满白色霉层 , 产生病瓜烂在田间(图) 。 叶上先出现暗绿色 , 圆形、不规则形水浸状病斑 , 湿度大时软腐似开水煮过状 。

图 西葫芦绵疫病瓜条受害症状

(二)病原特征

西葫芦绵疫病病原菌为瓜果腐霉菌 , 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 在CA培养基上菌落呈放射状、均匀絮状 , 气生菌丝中等、繁茂 , 菌丝宽3- 10微米 。 孢囊梗呈不规则、伞状分枝 , 细长 , 粗1.5- 3.5微米 。 孢子囊卵形至肾脏形、梨形至近球形 , 椭圆形至不规则形 , 形态变异大 , 大小为(40- 81)微米 X(29-52)微米 。 游动孢子肾脏形 , 大小为(10- 15)微米 X(8-10)微米 , 鞭毛长:休止孢子球形 , 8- 10微米 , 间接萌发能形成卵形小孢子囊 , 大小为(8~13)微米 X(6-8)微米 , 有的形成厚垣孢子 , 球形至不规则形 , 顶生、间生 。 藏卵器球形 , 大小为22- 32微米 , 平滑 , 柄棍棒状或圆锥形;雄器球形至圆筒形 , 无色 , 围生 , 大小为(10- 20)微米 X(9-14)微米 。 卵孢子无色 , 球形 , 平滑 , 直径21- 30微米 。 病菌生长最适温度24- 28℃ , 最高36.5℃ , 最低 7℃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