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绵疫病的症状及其防治方法( 二 )

(三)病害发生规律及流行特点

北方寒冷地区病原菌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上和土壤中越冬 , 种子上不能越冬 , 菌丝因耐寒性差也不能成为初侵染源 。 在南方温暖地区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厚垣孢子在病残体、土壤及种子上越冬 , 其中土壤中病残体带菌率高 , 是主要初侵染源 。 条件适宜时 , 越冬后的病菌经雨水飞溅、灌溉水传到茎基部、近地面果实上 , 引起发病 。 重复侵染主要来自病部产生的孢子囊 , 借雨水传播为害 。 田间25- 30℃ , 相对湿度高于85%发病重 。 一般雨季、大雨后天气突然转晴 , 气温急剧上升 , 病害易流行 。 土壤湿度95%以上 , 持续4-6小时 , 病菌即完成侵染 , 2-3天就可完成一代 。 易积水的菜地 , 定植过密 , 通风透光不良 , 发病重 。

(四)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 , 当前生产中较抗绵疫病的品种主要有早青 1代、阿太1代等早熟品种 。 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 采用高畦栽培 , 避免大水漫灌 , 大雨后及时排水 , 必要时可用干草把瓜垫起 。 应尽量避免与黄瓜等作物连作 , 以免相互传染;实行2-3 年以上轮作可有效预防绵疫病的发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