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ra冲击波: 恐需纳入央行和国际组织监管框架( 二 )

很快地,Libra引发各国监管层的关注,各界开始热议——Libra是否另谋货币体系?会否冲击国际货币体系?应否纳入央行监管框架?等等。

虽说Libra原定在2020年才正式问世,但其需要经历的考验早已开始。

美国监管保守派已经来势汹汹,近期美国国会众议院的四位主席联名向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等多名高管发出公开信,要求其暂停所有有关Libra加密货币的开发并举行听证会;7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明确表示,Libra创造的是跨境自由流动的可兑换数字货币。这类稳定币的出现和发展,无论是从对货币政策执行,还是宏观审慎管理的角度,都离不开央行的支持和监管,以及各国央行及国际组织的监管合作。

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副总裁、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在夏季达沃斯期间对第一财经采访人员所表示的那样,“我们对Libra的出世是不应该掉以轻心的,这对现有的金融体系、货币体系甚至未来的储备体系都会有很大冲击。”

不论如何,“Libra将是一个非常好的观察对象,未来可以观察它将如何受到各国的监管,如何真正发挥在各个平台上的支付功能,如何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运用等等。”以太坊原链协会秘书长邹来辉近期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人员独家专访时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