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二十城造芯记:全国四大区域形成产业集群( 十 )

1988年,我国的集成电路年产量终于达到1亿块,这标志着国家开始进入工业化大生产,这一标准线的达成时间比美国晚了20年,比日本晚18年。

大陆二十城造芯记:全国四大区域形成产业集群

此时上海半导体企业开始合资化探索。上海无十四厂引进技术项目,由上海市仪表局、上海贝尔公司合资设立上海贝岭公司,上海无线电七厂和荷兰飞利浦公司合资成立上海飞利浦半导体公司,这家公司在7年后更名为上海先进,从事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

而多种因素作用下,北京878厂和774厂逐渐退出IC产业,原北京电子管厂厂长王东升带领员工自筹650万元资金进行股份制改造,创办了京东方。上海元件五厂成为南方地区集成电路发展的摇篮。

3、908工程:无锡华晶栽跟头,投产即落后

1990年8月,“908工程”规划出炉,目标是在“八五”(1991-1995年)期间半导体技术达到1微米。

“908工程”规划总投资20亿元,其中15亿元用在无锡华晶电子,建设月产能1.2万片的晶圆厂,由建设银行贷款;另外5亿元投给9家集成电路企业设立设计中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