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二十城造芯记:全国四大区域形成产业集群( 六 )

1977年7月,邓小平邀请30位科技界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座谈会,中国半导体科学技术的开拓者之一王守武介绍说:“全国共有600多家半导体生产工厂,其一年生产的集成电路总量,只等于日本一家大型工厂月产量的十分之一。”

这一阶段,中国半导体产业还处在分立器件发展初期,有名的IC科研机构聚集在北京,受“电子中心化”影响,各地IC厂点大量涌现,全国建设了40多家IC厂,相对有名的建厂地点有北京、上海、西安、天津、苏州、常州、天水等。

此时,美国和日本先后进入IC规模生产阶段,中国在IC技术上主要靠自研,仅从国外进口少量较低水平的设备,又在一定程度上受时局影响,与国外差距逐渐拉大。

1978~1999:北京国营受挫,江苏异军突起

大陆二十城造芯记:全国四大区域形成产业集群

十年浩劫后,“重灾区”中科院百废待兴,在总设计师的直接关心下,黄昆调任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所长。

中科院提出,要在一年内拿下每片4千位的三个大规模集成电路典型品种和独立设计的新型电路,做出样品并进入批量生产,这一任务由王守武全面负责。次年9月,目标达成,中科院半导体所后来将这项技术成果转让至上海元件五厂,用于生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