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 开拓诗歌新美学( 三 )

《诗刊》社主编李少君:诗歌走向“人民性”进入新的美学开疆拓土

《诗刊》社主编李少君以《新时代诗歌的几个关键词》为题,详细阐述了他深刻的诗歌理念。他首先从西方哲学的角度,阐释了诗歌的主体性这一现代概念。他认为,强调人民性和主体性的结合,才是中国诗歌的现代性方向。“新诗已过第一个百年,现在开始第二个百年,我觉得当前最重要的是建构其主体性,这种主体性不是依附性地追随西方的现代主义,也不是退回到过去,而是兼容并蓄,在坚持自己的传统的同时开辟其现代性,确立中国新诗的自主的道路。”

李少君认为,让诗歌走向“人民性”,杜甫是典范。“新时代日新月异,不论是经济建设还是精准扶贫,不论是走近青山绿水还是反映社会现实,诗人应该走出内心的小世界,走进现实生活的大世界,参与社会生活,拓展自己的书写视野,进入一个新的美学开疆拓土的新时代。”

在论坛的圆桌会议环节,诗人们、媒体人展开了头脑风暴。文汇报社副总编辑、上海作协诗歌专业委员会主任、诗人缪克构说,感觉这些年来诗歌的传播与创作实际上跟新闻媒体的传播是同频共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发展之后,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诗歌传播生态链。另一位资深媒体人,浙江日报北京分社社长吴重生认为,新媒体语境下的诗歌创作正是返璞归真的时代浪潮,而且是永不退潮的诗歌盛典。在他看来,新媒体语境下诗歌传播的特点有这么几个方面:即时化、碎片化、零距离、多维度、全方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