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创之后,声音社交还有未来吗?( 三 )

然而 , “达尔摩利斯之剑”很快落下 。 6月中旬 , 网信办关停了9款与音视频有关的社交APP 。 其中就包括红极一时的soul、语玩、吱呀等声音社交产品 , 以及喜马拉雅、荔枝FM等内容音频平台 , 有的更是永久关停 。

出师未捷身先死 , 长使“声控”泪满襟 。 其实 , 声音社交并不是什么新话题 , 从互联网刚兴起时的聊天室 , 到语音直播间YY , 再到陪我、狼人杀、soul……声音一直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交酶”存在 , 却又总是在互联网世界的边缘徘徊 。

突然地爆红 , 与突然的封杀 , 在声音社交的“速生速死”背后 , 或许埋藏着社交的彩蛋 。

闷声圈粉:声音社交的前世今生

从声音类产品的发展历程来看 , 它并不像一些“砖家”、观察者所说的那样 , 是“95后专属”“Z世代”产品 。 恰恰相反 , 它可能或多或少伴随着不同代际网民的成长与进化 。

粗略来看 , 中国的声音类产品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2008年以前 , 声音社交几乎都是在聊天室进行的 。 名头比较响亮的的有网易、碧海银沙等 。 据说碧海银沙一天有几十万的访问量 , 网易聊天室高峰时期能有几万人同时在线 。 古早网恋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 , 就是在聊天室里“轻舞飞扬” , 感动了无数GGMM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