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礁者夏嘉祥:6年间潜入深海 种五千多株珊瑚( 二 )

2013年,夏嘉祥看到国外用铁架子搭建珊瑚苗圃的方案,他决定试一试,他和队友先在4米深的海底做了3个苗圃,回去一看,全塌了。“因为深圳的海域人类活动频繁,我们的珊瑚只能长在水下4米,而很多国家的珊瑚都长在水下十多米。”

2014年,夏嘉祥听说广东海洋大学在湛江徐闻也有一个珊瑚保护组织,于是和他们一起交流保护珊瑚的经验,改进了自己海底种珊瑚的方案。2015年,夏嘉祥对深圳的珊瑚情况进行统计,发现之前他和队友们种植的珊瑚有一半都被破坏掉了。夏嘉祥开始意识到,首要解决的应该是人为破坏问题,“如果不从源头上把他们的习惯改变过来,种再多珊瑚也是白搭。”他说。

在海底播种“森林”

海底“种珊瑚”计划有两种方式:一是“播种”,二是“移栽”。夏嘉祥他们采用的是后面一种人工培育方法:或将珊瑚切成手指大小的断枝,经过培育,再附着到预定海域的人工礁体上;或在海底钉上架子,上面吊绳,再把珊瑚绑在绳上,形成珊瑚树。

为此,他们用硬塑料网将海底已经死亡的珊瑚覆盖,然后将采集到的珊瑚断枝固定在一种特制的塑料海床上作为“苗圃”。然后,等到这些珊瑚断枝长到一定的大小,再将他们播种到海底合适的礁石区域。夏嘉祥和团队在海水中搭建起一个1米长、0.5米宽、0.6米高的苗圃,支架由PPR管制成,不管海浪多大都不会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