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br> 家电市场的低价品牌能蹦跶多久?最终将昙花一现( 二 )

无论是哪一类阵营主导的低价品牌,对于一线家电市场竞争来说,目的是一致的,就是抓住这一轮消费分级的趋势,特别是年轻用户成为主流群体后,不再是一味地追求大品牌、大品质、新技术,更追求“实用、简洁、价低”品牌。这样,就给了众多低价品牌有了市场发展和拓展的空间。

最关键的是,一线市场上的消费者有刚性需求,他们不再简单的唯品牌论,而是关注产品、品质,以及功能、设计等等。这也是最近两年来,家电消费市场最大的变化,就是一些人口中的“消费降级”了,其实是消费分级。

相对于第二类家电巨头们推出的互联网子品牌,可以采取更低的价格,主要是得益于企业原有的平台优势,包括研发、制造和营销全面共享。同时,这些互联网子品牌并不过度依靠传统的批发零售渠道,开始直接与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合作,减少各个环节的成本,实现效率驱动下的价格最优化。

与此同时,大量互联网企业进军家电业的“低价牌”,也不是像过去乐视、暴风们直接的“烧投资者的钱”来实现,更多还是多路出击:一是得益于中国家电成熟后的大分工体系,一些家电企业大规模采购、大规模制造能力对外输出后,帮助互联网企业压缩成本;二是基于年轻用户的需求和喜爱变化,对产品功能设计进行最优化配置,减少多余功能以及材料成本,在质量和价格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三是通过抛弃传统家电层层分销渠道,比如小米直接通过自家商城,或京东、拼多多平台进行工厂到用户的直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