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中毒!路边蘑菇别乱采近期上海医院接连救治食用野生蘑菇中毒患者( 四 )

民间有许多鉴别毒蘑菇的方法,比如色泽艳丽、与大蒜同煮后可使大蒜变黑或切开能流出汁液才是毒蘑菇等说法,这些虽然有一定依据,但都是一些经验之谈,并不完全靠谱,若非专业蘑菇养殖和鉴定的专家是很难分辨其毒性的。

毒蘑菇(毒蕈)是指食后可引起中毒的蕈类。目前,在我国已鉴定的蕈类中,可食用蕈类近300种,有毒蕈类100多种,其中含有剧毒可致死的近10种。毒蕈的有毒成分十分复杂,一种毒蕈可以含有几种毒素,而一种毒素又可以存在于多种毒蕈中。

毒蘑菇所含毒素为蕈毒素。因其含有毒成分不同,中毒后的症状在临床上可分为多种类型。其中,脏器损害型的潜伏期为10-24小时,严重时毒素向肝肾内脏侵犯,病情恶化较快,可导致死亡。

夏季是毒蘑菇生长旺季,也是毒蘑菇中毒的高发季节。

新华医院急诊科主任费爱华提醒,希望市民们不要盲目追求野生或天然的植物,随意地采摘使用。更重要的是,有些人进食毒蘑菇不会马上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这类患者也不要掉以轻心,如果误食误用,一定要及时告诉临床接诊医生,以便于早期鉴别诊断,早发现、早治疗,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将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