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涨价,这是给司机和乘客的一个双向福利!( 二 )

消费习惯推动 涨价成滴滴顺理成章的战略布局

经过多年发展 , 网约车市场已相对成熟 , 市民消费习惯已经基本养成 。 2018年我国网约车完成客运量约200亿人次 , 占出租车客运总量的36.3% , 成为城市居民出行服务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 。 此前网约车平台为培育用户、抢占市场份额 , 采取了大规模补贴的方式 , 给予司机出车补贴、乘客打车优惠 , 令网约车价格竞争优势较大 。 如今 , 在市场成熟之后 , 网约车行业面临盈利压力 , 减少补贴、涨价增收就“顺理成章”了 。

自2016年滴滴宣布收购优步中国品牌、业务等在内的全部资产后 , 其以超90%的市场份额成为国内最大的租车平台 , 但此后却频频出现约车难、司机肆意涨价、取消订单以及乘客遇难的事件发生 。 尽管这是滴滴没有预想到的情况 , 但也正是因为滴滴快速发展期间出现这些情况 , 让滴滴对网约车未来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

所以 , 作为当下网约车市场的主角 , 其一举一动都在左右着网约车市场未来的发展 , 从此次滴滴的方案看 , 价格调整以涨价为主基调 。 比如快车的早晚高峰的起步价、里程费均涨价 , 而平峰时段的起步价不变 , 里程费、时长费下降 , 夜间凌晨则采取起步价、里程费上涨 , 时长费下降的方案 。 据介绍 , 滴滴依据每天出行数据 , 将一天划分为4个时段 , 每个时段的出行人数、司机出车数量、打车成功率不同 , 造成供应曲线波动较大 , 于是以价格杠杆为导向 , 采取削峰填谷的方式 , 平衡司乘供需矛盾 , 以熨平曲线波动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