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C发行平台乱象频发?发行审核不严竟会带来如此恶劣后果( 三 )

这场代号为“亮剑”的联合抓捕行动 , 成功打击了长期盘踞在广东廉江南等收费站 , 通过涉嫌倒卖OBU偷逃高速通行费的犯罪团伙 。 据嫌疑车辆车主李某交代 , 他们通过携带多个OBU(车载电子标签)进入高速 , 倒卖给远程入口的车辆 , 从附近ETC车道出口按较短里程缴交通行费 , 达到“跑长买短”偷逃通行费的目的 。 短短40天左右 , 小车粤GJXXXX涉嫌疯狂倒卖OBU组织其他车辆逃费共计398车次!

而在警方公布的抓捕材料中还有下面这样一张被缴获设备的照片 , 在多番求证后 , 笔者得知这个设备正是通过微信小程序“微ETC”申请的设备 。 也就是说 , 这些设备极有可能是犯罪团伙通过使用假证、假卡通过“微ETC”在线完成申请 , 用于逃费的作案工具 , 而国家法律规定使用假证件、假卡、假车牌 , 通过倒换车牌、通行卡等欺骗手段逃费的 , 应定性为诈骗 。

按理说 , OBU设备安装应秉持“一车一卡一标签”的基本原则 , 但为什么在“微ETC”申请的设备竟沦为不法分子作案的工具?问题究竟出现在哪一环节?而且线上ETC申办资料递交全部由用户拍照上传 , 多数ETC发行平台都要求提供申办人身份证、驾驶证以及车前照这三个基本材料 , 三项资料审核无误方可申领设备 。 但是在“微ETC”百度经验显示的申办流程中 , 递交的材料却没有车前照这一项 , 这无疑就给不法分子换车换设备偷逃通行费留下的可趁之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