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第一阶段成绩单:环保阵营仅占4席 资本慎对万亿朝阳产业( 三 )

此次申报注册的各家企业均采用科创板上市第一标准,即对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或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而如果按照其他标准发起注册,中标概率或将直线下降。

固利资本投决委员会主席黄平对采访人员表示,当前环保产业面临的是技术驱动的下一轮行业周期,以往靠传统商业模式治污的高耗能盈利打法将被淘汰,也不再成为借机进行规模扩张的理由,“因此技术创新面向传统细分和绿色产业的才能得到更多资本关注。”传统PPP项目或难登科创板

提及国内的环保事业发展,一直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是“PPP模式”,我国自2014年以来,已经在多个环境基础设施领域掀起了PPP项目建设的热潮。

财政部PPP中心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末,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管理库项目比2017年12月末净增1517个、投资额2.4万亿元;管理库项目累计8654个、投资额13.2万亿元。

一边是日趋增长的PPP+环保规模,另一边却是部分地方政府举债高企、PPP规范化落地的进度低于预期的尴尬。有分析指出,尽管部分企业已在A股上市,但自身造血机制不强的所谓PPP项目或难登科创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