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第一阶段成绩单:环保阵营仅占4席 资本慎对万亿朝阳产业( 四 )

王总(化名)是国内某绿色发展母基金的管理人,据他介绍,现在地方政府的环保压力巨大,面临来自存量环保机构改制和实际污染源同步处置的双重压力。“但并不是所有的政企结合都能顺利推进,至少在资金端长期存在断贷的困扰,因此会加速部分环保公司出现流动性、财务情况等方面的问题。”

王总进一步解释说,如果银行授信停滞,风投机构也不会贸然前去打钱,“毕竟还是个执行进度低于预期的事,能不能有长期的财政补贴直接关乎部分企业的生死存亡。”据他描述,此前他们投的项目中,有的地方政府领导换届,原先的政府采购流程被动放缓,导致企业面临更多成本开支,家底进一步被削弱。

可见,环保产业是大产业,但是环保企业大多是小企业,技术含量低、竞争门槛低。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对采访人员表示,成也PPP,败也PPP,“企业应该做到不依赖政府补贴也能独立存活。”

欣慰的是,目前冲击科创板上市的前述4家企业中,受政府财政补贴的力度均不大。统计显示,过去三年中,4家企业的被补贴力度总体在攀升,但规模较小。最多的为金达莱,2016年政府补助约0.09亿元,到2018年已升至0.12亿元;最小的为金科环境,2016年政府补助约0.01亿元,不过在2017年和2018年均未有政府补贴资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