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新监管风暴:狙击房地产信托,守住3万亿存量底线?( 三 )

借助信托的大量资金,二季度开发商在土地市场上掀起热潮。深圳、南京、郑州、杭州等地,高溢价土地频现。尤其是深圳6月24日的史诗级土拍,诞生了三个地王。

中原地产数据显示,截至7月10日,50大热点城市卖地2.14万亿,同比上涨15.9%。土地市场的热度可见一斑。

而高价地的传导效应,也会波及到销售市场,推高房价的预期。这可能亦是监管眼中的“投资投机行为”。

监管一步步升级,对房地产信托的打击是显而易见的。据信托界的人士说,受23号文影响,先前股权投资+股东借款(小股大债)、股权投资+债权认购劣后、应收账款等产品形式已急速缩减。

也就是说,开发商现在能进行信托融资的,只有满足“432”条件的开发贷,以及买地环节的真股权投资,后者大部分可以通过对赌条款的设置,达到明股实债的效果。

并且,信托融资的资金成本也水涨船高,当前信托层面放款的资金成本基本在综合年化13.5%-14%左右,小部分可以做到12%左右。而在此前,像恒大、融创这类房企为交易对手的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在7-9%左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