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诊误治,能否规避?( 二 )

故事2:周女士51岁,2年前头晕乏力、面色蜡黄并逐渐加重。当地查出严重贫血并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当地医院治疗一月无效。经骨髓刺后诊断“克隆性浆细胞病”,做了5次化疗仍效果差。上级医院就诊时诊断“MDS”,建议骨髓移植,因风险大、费用高而放弃,近期血小板、贫血极为严重,治疗无效而靠输血、输血小板维持生命。

松山医话:

1、MDS简介

MDS是易发生于中老年、高风险转化为急性白血的血液肿瘤,但是普通百姓与非血液科医生并不熟知,导致诊断困难而容易担误病情。检查MDS患者血常规时会发现: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中有一项或者三项发生不同程度减少,从而表现不同程度的器官感染、贫血、出血症状,这些表现不是MDS独有的,使其成为中老年容易忽略且危害较大的疑难重病,需要骨髓、染色体、基因查后才可能诊断。然而,全面检查后仍有部分MDS由于证据不足无法确诊,造成MDS早期诊治异常困难,特别是唯一、长期表现为贫血时,所表现的疲倦乏力与中老年体能虚弱很相似。既使诊断了MDS,也因其不可治愈性而将治疗目标集中在对症治疗、缓解病情,以阻止进展为急性白血病,缺乏病因的治疗导致总体疗效较差。

推荐阅读